2022-02-14
焦点滚动:娓娓道来一位已逝之人的青春历程——浅评《情书》中对男主角的刻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谈到爱情电影,岩井俊二的《情书》绝对是难以绕过的一部作品。男主角藤井树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连接起了回忆和现实,西国的神户与东国的小樽,以及两段同样以离去作为结局的恋情。通篇《情书》,实则是作为男主角藤井树的人物故事,而电影对其人物刻画无比精彩绝伦,读懂了这段故事,《情书》在爱情电影表皮下艺术作品的内在魅力方能全部显现。
一 似“麦高芬”却远不止“麦高芬”——已逝之人的故事将如何描写
男主角藤井树,作为一个在当下已经逝去之人,其人物刻画的难度远胜生者。但岩井俊二做到了。故事处处由藤井树(男)串联起,但直到全片过半,方才出现其具体形象。至始至终,藤井树成年后的形象从未出现,其年少时期也是在藤井树(女)的回忆中碎片化呈现,但两位女主角渡边博子和藤井树(女)却对他念念不忘,仿佛他是故事的“麦高芬”,神秘莫测,但只是女主角爱情的影子。如果只是这样,那《情书》或许只是三流的爱情故事——但它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这个刚开始还在制造悬疑的“藤井树”,最终摆脱了“麦高芬”的枷锁,从一条线索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从死者变为了生者,将回忆导入现实,并最终建立了无比真实,引人共鸣的形象。这一切,都是靠双轨叙述的手法实现的。
二 过去和现在——时空间交错切换下的双轨叙述
渡边博子和女主角藤井树(女)的信件来往,成为了揭示藤井树(男)故事的重要线索。回忆中的男孩形象,被藤井树(女)以插叙的形式融入“当下”的时间线中。渡边博子不断请求藤井树(女)告诉她藤井树(男)的年少故事,由此引发了穿插在现实时间线中一次次的回忆插叙。然而,这种对于藤井树(男)形象的双轨叙述,却又是被藤井树(女)对他认知回忆逐步加深所引导着的,因此回忆中的男孩品格,会被女主角与现实中的男人形象结合;回忆中的地点,会在现实中由女主角故地重游——新的地点和形象轮廓,唤起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全新回忆,而这份回忆又会引导她回到发生的地点:由此记忆与现实相互作用,女主角仿佛一个调查员一般,从二者的切换中缓缓展开藤井树(男)的故事,最终在这种时空间的交错迷乱下将男主角的形象完整而立体地塑造起来,不可谓不精彩绝伦,令人充分领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三 生与死——逝去的美和未来
“生”与“死”这两个符号是萦绕着这部作品的主旋律,是用以刻画藤井树(男)人物形象的钥匙,也是《情书》韵味悠长的秘方。这种形似 “命运悲剧”的生死两隔,将藤井树(男)的爱情故事提升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也让他的形象更为深入人心。可以说,正因为藤井树(男)最终死去了,《情书》的故事给人的美感才能更上一层楼。《情书》里的死,正是一种对消逝之物的审美意趣。少年的青春,爱情,及其生命的消逝,正如绽放的樱花凋零落下,又似炫目的烟花在半空中消失——这种审美意趣,无疑给男主角故事的展开附上了一层忧伤的美感。除了“哀”的美感,藤井树的死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观众们,克服过去的伤痛,走向未来,重整旗鼓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这里,通过死这个途径,藤井树将自己的爱情化为永恒的美,也鼓励着活下去的人继续前进,正视明天的挑战。
《情书》爱情故事的背后,有着男主角全面而深刻的人物形象支撑。是藤井树这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是他曾经与现在的爱情故事,也是他从生到死的旅程故事。或许正是因为导演对藤井树真实细腻,而又富有技巧的精彩刻画,才能使《情书》如此催人泪下,引发共鸣。
标签: 男人的故事 岩井俊二 爱情电影 爱情故事 故地重游 人物故事 精彩绝伦 催人泪下 念念不忘 相互作用 更上一层楼 艺术作品
-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